来源:
潍坊在线 所属频道:小城大事 发布时间:2012-11-25
提示: 您现在查看的是潍坊在线关于潍坊乡村教师放下教鞭养狐狸,熬出名堂的信息,如果您不满意,请登录
咨询建议留言,让我们共同打造潍坊新媒体!
潍坊在线消息,潍坊乡村教师放下教鞭养狐狸,熬出名堂,潍坊经济开发区张氏街道是我市的狐狸养殖基地,这里聚集的狐狸养殖户已达千余家,养殖规模达到了20万只左右,这一产业让张氏街道不少村子的村民腰包鼓了起来。张氏街道最早的一批养殖户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从奎文区大虞街道迁来的,如今,这些小狐狸们又要“搬家”了,因为随着我市城市进程的加快,原本处于城市北郊的张氏街道已被纳入城市化区域,不少村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旧村改造,狐狸养殖带来的垃圾遍地、气味难闻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按照城市建设规划要求,小狐狸们将到远离城区的地方另安新家。本报今日A3-A5版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张全忠今年47岁,祖上三代都是经济区张氏街道店子村的普通百姓,可以说,他们家是过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的典型农民家庭。因为在全家5个孩子中排行老幺,所以村里人都爱叫他“老五”。因为年龄最小,从小受到全家人的爱护,老五打小就不是个守规矩的孩子,同时他也有着农家汉子的那种质朴与一股子硬劲,遇到什么困难他都喜欢闯一闯。上世纪90年代中期,老五开始学着养殖狐狸,期间赚过钱,也赔过本,但他一直坚持了下来。11月19日、22日,记者前后两次前往店子村,听张全忠讲述自己的“狐狸经”。
村办教师下海养狐狸
1985年高中毕业后,20岁的“老五”张全忠成了村里的知识分子。在当时,高中学历的人在店子村还真找不出几个来,于是,村里的一所小学便把这个炙手可热的“人才”抢了过去,让他当了一名小学教师。
学校离家很近,每月有60元钱的工资,这在当时是一份让人十分羡慕的工作,然而老五却没把这看在眼里。“一月就只有干巴巴的60块钱,虽然这在当时大多数人看来已经是很不错的待遇了,可是我还是觉得少。”张全忠说,1987年暑假,他帮朋友向城里运蔬菜,两个月就赚了900多元,“当老师一年才挣720块钱,可是我两个月就赚了小一千块钱。”从那以后,老五就整天琢磨着做点小买卖。
后来,老五辞掉工作只身下海,从贩卖元宵到摆地摊,从菜贩子再到下地种姜,上世纪90年代初,老五终于挤进了万元户的行列。1997年,在外闯荡多时的老五回村后发现,村里突然多了一些养殖狐狸的邻居,而且听说一只狐狸能赚五六百元,这让老五立即瞪大了眼睛。
养狐狸之前,老五养过的动物除了家里的那条大黄狗之外就是鸡了。在普通人心目中,狐狸是一种比较陌生、甚至多少带点儿神秘色彩的动物,很多神话故事里都有“狐仙”的传说,过去人们对狐狸敬而远之,一般不会去饲养和宰杀。“要不是看村里三五个从东生建那边搬过来的养殖户都赚了钱,我才不会去干这事呢。”老五所说的这些人,就是那些随城市化扩展而迁移到城区北部的狐狸养殖户们。
在1997年末至1998年春,一张狐皮就已经卖到了800多元,而当时饲养一只狐狸的成本只有200元左右,五六百元的利润让老五看得直眼红,他不假思索地把自己几年来存下的几万元积蓄全投到狐狸养殖上去了。
以上信息由潍坊信息港提供,更多精彩信息请登陆
http://www.iweifang.cn/ 潍坊在线查看,潍坊人就上潍坊在线-真实、温暖、丰富的生活信息平台